jshhu100 发表于 2022-9-19 17:53:13

通讯:“在中国的日子教会我许多”——“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欧洲冠 ...

<p class="otitle">
                        (原标题:通讯:“在中国的日子教会我许多”——“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欧洲冠军康可讲述他的中国故事)
                  </p>
                  
                  <p>新华社伦敦9月18日电</p><p><strong style="">通讯:“在中国的日子教会我许多”——“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欧洲冠军康可讲述他的中国故事</strong></p><p>新华社记者杜鹃 许凤</p><p>从初到中国一句中文不会,到大学期间勇夺“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欧洲冠军,英国青年卡梅伦·帕特森(中文名康可)中文水平的进步令许多人赞叹。康可日前向新华社记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时说,近年来中国的发展超越他的想象,“在中国的日子教会我许多”。</p><p>康可的家乡是英国威尔士首府卡迪夫。2003年,8岁的他随父母来到中国。父亲一开始便决定将他送到普通学校学习,而非国际学校,以便他尽快熟悉中文语言环境,真切感受中国文化。随着中文水平的提高,康可逐渐融入班集体,与同学们成为朋友。</p><p>在中国的十年里,康可曾在大同、连云港、青岛、湛江、上海生活和学习。他认为,这十年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康可从小对物理学感兴趣,目前是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太空与行星物理学博士研究生,是初中老师将他引入科学探索的殿堂。在湛江读初中时,物理老师的课堂小实验深深地吸引了他。在数学老师的帮助下,康可的数学成绩从不及格提升到近满分,为他日后的物理学研究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p><p>回到英国后,康可积极参加“汉语桥”比赛,2015年一路过关斩将,获得英国赛区一等奖,随后在全球总决赛中获得欧洲区冠军,并进入第三轮“巅峰对决”。虽然最后以微弱劣势与总冠军失之交臂,但他的优异表现受到评委和观众的一致赞扬。</p><p>康可说,当初卡迪夫的小学校长对父亲决定带他到中国颇为不解,但父亲坚信中国发展空间巨大,掌握中文对未来发展必有帮助。亲历中国的巨大变化,康可对此深有体会。他举例说,小时候和父亲从连云港去湛江,乘坐的绿皮火车开了30多个小时。如今,中国的高铁不仅速度快,而且十分舒适。近几年,每次来中国,曾经生活过的城市所发生的变化都令他感慨万千。</p><p>同时,康可的经历也让他有机会深入体会中英两国人民的生活与文化,使他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了解得更为透彻。</p><p>康可表示,自己十分愿意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桥梁,致力于帮助更多英国学生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中国故事。事实上,他从小到大都在扮演这一角色。小时候放寒暑假,康可多次回到卡迪夫的小学,与同学们分享在中国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威尔士的媒体也曾称赞他小小年纪就担当起“英国文化的形象大使”。</p><p>从高中到大学,康可先后担任过孔子学院志愿者、威尔士高中母校的中国项目专家以及孔院学生大使,组织了多项文化交流活动。他曾到英国多地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激发英国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鼓励他们成为两国友谊的使者。</p><p>康可说,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了解中国的英国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英国人“摆脱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p>
                  <div style="height: 0px;overflow:hidden;"><div align="center"></div></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通讯:“在中国的日子教会我许多”——“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欧洲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