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声回响|暨南大学中华才艺体验与传播中心教学基地:带动港澳台侨青年根植 ...
<div id="content"><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0"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div>暨南大学组织师生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摄<p></p><p>10 月的暨南大学校园,秋高气爽,金桂飘香。</p><p>射艺、书法、茶艺、古筝、古琴……暨大中华才艺体验与传播中心教学基地里,学生们体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其魅力所在。</p><p>"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 观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后,暨大四海书院香港籍学生邹明蓁兴奋地说。在暨大求学一年多来,他已积极参加了中华才艺培训班、国情教育研习营等课程和活动。</p><p>" 党的二十大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为暨大干事创业、办学治校提供了根本遵循。" 暨大党委书记林如鹏说,学校将不断擦亮 " 百年侨校 " 金字招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 火种 "。</p><p><strong>着力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strong></p><p>建校 116 年来,暨大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 170 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 40 余万人。目前,暨大共有在校华侨、港澳台学生和留学生 13580 人 , 来自 110 多个国家和地区。</p><p>暨大四海书院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冯静静,在暨大校园从一名学子成长为一名服务港澳台侨学生的教师,见证着这所 " 华侨最高学府 " 快速发展的历程。" 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一线的思政工作者,我们定不负职责和使命,坚守育人初心,身体力行影响和带动越来越多的港澳台侨青年筑牢国家认同,根植家国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冯静静认真地在她的工作笔记上写下了心得体会。</p><p>" 暨大四海书院取名源自《尚书 · 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 暨大四海书院院长区向丽说,四海书院将打造集课程研修、体验学习、竞赛活动为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营,全面拓宽港澳台侨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培育广大学子的家国情怀。</p><p><strong>打造中华文化海内外传播窗口</strong></p><p>这几天,暨大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多次翻看自己在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时做的笔记。她关注到,报告中提到,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p><p>" 这是我们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者最重要的使命和工作重点。文化遗产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也是向世界强有力地展现可爱的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 陈平深有感触地说。2017 年,陈平在暨大创建了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文化遗产的跨领域、跨学科研究,特别是针对传统手工艺的当代转换进行研究、推广与传播。近日,暨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 " 教席地位,陈平是该教席的首席主持人。" 作为归侨学者,党的二十大报告让我备受感召与鼓舞,更加体会到使命感、责任感,我们要坚定信念,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为繁荣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陈平说。</p><p>近年来,暨大多途径打造中华文化海内外传播窗口,组织开展了中华文化传播大赛、中华文化大讲堂、中国文化节、中国文化之旅等众多精品项目。同时,积极开展海外华文教育,持续不断为海外输送优秀教师,以 " 侨 " 为特色打造教育智库,打造华文教育的核心标准与资源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文化传播者的培养和质量提升。</p><p>" 在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中,华文教育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暨大华文学院院长邵宜说,要着力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优秀的中华语言文化传承者和传播者,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 " 走出去 "。</p><p>南方日报记者 马立敏 通讯员 苏运生</p><div id="recommend_bottom"></div><div id="article_bottom"></div></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