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博士生送外卖,“只要父母开心,我跑点腿没关系” ...
<div id="content"><p>每到中午和傍晚,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街道东湖村的居民已经习惯了这样一幕:在骑着电瓶车送外卖的队伍中,总能看到一位便装打扮、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双手拎着打包好的外卖袋,夹杂在车流中奔跑,将外卖送到指定地点。</p><p>这个奔跑的 " 外卖小哥 " 叫杨德坤,他是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2020 级博士研究生。为了便于照顾患病的父母,他把父母从山东农村接到武汉,在东湖村租了一个小门面卖菜煎饼。只要他有空,就会到店里帮忙配菜、送外卖," 只要父母开心,我跑点腿没关系 "。</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0"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 这是一个非常有孝心、懂得感恩的孩子。" 提起杨德坤,老家村民杨帆就竖起大拇指," 他是十里八乡第一个博士生,也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 受杨德坤影响,一直在外务工的杨帆回到家中专心培养读高中的女儿,用知识改变命运。<p></p><p>每年春节回乡,杨德坤总是穿一件母亲亲手缝制的棉袄,一穿就是 10 年,乡亲们问他为什么不给自己换新衣服,他总是说把钱省下来给父母置办新衣裳。"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孝子。" 杨帆说。</p><p>小店名叫 " 乡村大嫂菜煎饼 ",位于东湖村的一条小巷中,距离武汉大学一处侧门不到 200 米。小店只有 15 平方米,放下两个炉子和一张小桌子后,人进出很吃力。</p><p>10 月 29 日中午 11 时," 咔咔咔 " 桌子下的机器有了动静。" 来订单了 ",54 岁的老板杨仁强撕下一份外卖订单,这是武大一名在校生订了一份山东经典菜煎饼,要求打包。</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1"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父亲杨仁强做的煎饼口味深受食客们喜爱,点单率颇高。记者詹松 摄<p></p><p>头发斑白的杨仁强将面浆铺在一台炉子上制作饼皮,28 岁的杨德坤拿出一个铁碗,打开保鲜柜,从十多种配菜中熟练挑出所需的菜色递到父亲手里。配菜在另一台炉子上炒制后,马上被放进饼皮中,一份菜煎饼就制作完成。51 岁的李朝菊随后 " 咔咔 " 几刀将煎饼切开,卷好,装进打包袋。</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2"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为了不让客户久等,杨德坤每次送单都选择一路奔跑,沿途还要避让车辆和行人。记者在门口掐表看了下时间,来回一趟用了 1 分 50 秒。配菜、打包、送餐,中午两个小时的高峰时段,他奔跑的脚步一直没有停过。<p></p><p>杨德坤出生于山东枣庄农村,父母多年来一直在当地摆摊卖烧饼,他是家中独子。</p><p>没上小学前,他每天跟着父母出摊,父母忙碌,他就一个人玩。上小学后,他住在亲戚家,初中以后长期住校。" 我其实也算是留守儿童。" 杨德坤笑着说,但父母的辛苦他都看在眼里。</p><p>2020 年,已毕业工作一年的他考入武汉大学攻读博士,从事芯片在线测量技术的研发,希望能就近照顾父母一直是他的心愿。</p><p>杨仁强患有股骨头坏死,走多了双腿就疼,医生告诉他需要置换人工髋关节。2021 年 10 月,杨仁强做了手术,术后感觉身体差了不少,妻子身体也不好。杨德坤又做起父母工作,两人最终同意来武汉,但希望还能继续做小餐饮。</p><p>在女友张玲的建议下,杨德坤决定将当地的菜煎饼引入武汉,就在当地帮父母联系了技术培训,并在东湖村租下这个门面。</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3"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杨德坤向父亲杨仁强讲解如何看外卖打印单,并且合理提高出餐速度。记者詹松 摄<p></p><p>2022 年 7 月,小店正式开业,主要是线上接单为主,因为父母不懂网络,杨德坤还要扮演 " 客服 "。有时候单搞错了,杨德坤还要联系对方道歉解释," 有时候还要给别人发红包,问题才最终解决 "。</p><p>开业以来,小店的生意平平。不久前,杨德坤的一位师妹知道后帮他在网上宣传推广,这段时间生意要好得多," 每天有 50 单左右,勉强可以持平 "。</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4"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 菜煎饼味道很好,我们经常来吃。" 宋磊是杨德坤的师弟,经常来店里照顾生意。他非常佩服杨德坤,觉得他 " 不忘本 "。" 他从来不忌讳跟我们谈出身,没有觉得这是件丢脸的事。" 宋磊说。<p></p><p>杨仁强行动不便,还有高血压,李朝菊有轻度脑梗。为了照顾父母,杨德坤搬出了学校宿舍,也在东湖村租了个单间,就在父母房间的楼上。</p><p>杨德坤平时有课业和科研任务,女友张玲是一所初中的老师。工作之余,两人会自己动手做菜,然后给两位老人送去,或者给他们买盒饭。张玲说:" 他们为了省钱总是胡乱对付,对身体不好。"</p><p>送餐间隙,杨德坤会给父母按按肩、揉揉腿。他说:" 我们开这个店不是只为挣钱,主要是希望老人有事可干,不寂寞。"</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5"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在店里,忙碌的间隙杨德坤为母亲李朝菊按摩。记者詹松 摄<p></p><p>" 我们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学业,让他不要来了,可他不听。" 杨仁强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开心的事就是一家人经常可以在一起吃饭、聊天。杨仁强说:" 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行,现在天天看着孩子们在身边,心里高兴得很。"</p><p>来武汉后,杨仁强夫妻俩先后过了生日,往年基本都是孩子买好蛋糕寄过来。今年一家人在一起,杨德坤和张玲下厨弄了 6 个菜,开了酒,按当地风俗给父母敬酒两杯。" 我们太满意了。" 杨仁强说。</p><p>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p><div id="recommend_bottom"></div><div id="article_bottom"></div></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