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feinn 发表于 2022-11-2 10:59:21

供销社“重出江湖”?专家:和计划经济联系是一种误解 ...

<div id="content"><p>供销社概念股又涨了!与此同时,有关 " 供销社重出江湖 "" 重启供销社 " 的声音此起彼伏。</p><p>接受中新经纬采访的专家表示,<strong>将现在的供销社和计划经济联系起来是一种误解,供销社的意义更多是在为乡村振兴服务。</strong>还有专家提到,重建供销社释放的信号更多是要放弃过去那种垄断模式,供销社更可能积极成为市场主体的一员,以竞争推进市场秩序合理、抑制不公平现象。</p><p><strong>供销社再受关注,相关概念股涨停</strong></p><p>近日,二级市场上供销社概念股持续走高,A 股 Wind 供销社指数近五日涨超 10%。2 日,天鹅股份、中农联合均 3 连板,浙农股份、天禾股份涨停,中再资环、辉隆股份、新力金融、中农立华涨超 5%。</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0"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 2 日,二级市场供销社概念股受到 " 追捧 " 来源:Wind<p></p><p>记者梳理发现,辉隆股份、新力金融的实控人是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浙农股份的实控人是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天鹅股份的实控人是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中再资环、中农联合的实控人则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p><p>公开信息显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资企业中国供销集团,是 2010 年 1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大型涉农流通产业集团,<strong>总资产 1500 亿元,现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 11 家,其中控股 3 家上市公司,分别为中再资环、中农立华、中农联合。</strong></p><p>在 "2011 中国企业 500 强、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及中国服务业企业 500 强 " 名单中,中国供销集团以 960 多亿元的营业收入名列中国企业 500 强第 83 位,在中国服务业 500 强企业排名中名列第 31 位。</p><p>不过引发资本市场关注的数据是一则今年 1 月份的旧闻。1 月 21 日召开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曾提到,供销合作社全系统 2021 年销售总额创历史新高,达 6.2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8.9%。6.26 万亿元的销售总额包括农产品、日用品等销售、物流业营业额等。<strong>直观对比,6.26 万亿元约是 2021 年全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4.08 万亿元的 7%,约是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9 万亿元的 4.2 倍。</strong></p><p>此外,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近日公布的 " 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 " 阶段性成果数据也引起广泛关注。基层社即供销合作社在县以下直接面向农民的综合性经营服务组织。据报道,目前,湖北基层社社员达到 45.2 万人,其中,农民社员人数 5 年增长 5 倍多,由 2016 年 5.15 万人增至 2021 年 33.3 万人。</p><p><strong>" 现在的供销社已经不是过去的概念 "</strong></p><p>值得关注的是,供销社概念在资本市场持续发酵的同时,关于 " 供销社重出江湖 " 的讨论声音也多了起来。</p><p>对此,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众需要正确理解今天的供销社。供销社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作为国有机构的一种保留至今,但经过这么多年," 虽然从名称上还是供销社,但已经完全不是过去的概念了。"</p><p>武长海指出,当前的供销社没有过去那么强的行政属性,已成为了公司制,<strong>" 将现在的供销社和计划经济联系起来是一种误解。现在更多是类似日本的农业协会,相当于村民的自助组织,为农民科学种植提供产销服务等。"</strong></p><p>记者注意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官网提到,其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由国务院领导。供销合作总社的职责包括宣传 " 三农 " 方针,指导全国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根据授权,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等。</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1"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北京市团结湖供销便民服务中心 来源:中新经纬 牛博 摄<p></p><p>供销合作社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全国性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此后在曲折中快速发展,又逐渐沉寂,直到 1982 年,在机构改革中,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三次与商业部合并,但保留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牌子,设立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保留了省以下供销合作社的独立组织系统。</p><p>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供销社合作社开始了市场化艰难转型。<strong>1995 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恢复成立,推行以市场化为特征、扭亏增盈为目标的改革。</strong>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化机制倒逼下,供销合作社逐步构建起以企业为龙头、以连锁经营为主要业态的遍布城乡的经营网络。</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2"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div align="center"></div></div></div><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3"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div align="center"></div></div></div>▲北京市团结湖供销便民服务中心 来源:中新经纬 牛博 摄<p></p><p>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流通,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契机。此后,<strong>供销合作社多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等方面。</strong></p><p>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strong>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strong>2021 年,再次明确提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strong>开展生产、供销、信用 " 三位一体 " 综合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strong>并自当年 7 月开始,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选择若干个省 ( 自治区、直辖市 ) 作为省级试点单位开展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p><p>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披露,2021 年总社合作发展基金安排 3000 万元支持 60 个基层社改造项目,各地改造薄弱基层社 2892 家。农村综合服务社发展到 46.9 万家。会议还提到,<strong>2022 年将重点打造 100 个左右流通服务强县,建设乡镇综合超市 1000 家,改造农村综合服务社 1 万家;改造 2000 家薄弱基层社,打造 1000 家管理民主、制度健全、带动力强的基层社示范社</strong>。</p><p>▲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2022 年重点工作 来源: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p><p><strong>供销社未来会走向哪里?</strong></p><p>" 供销社在农村重建的重要意义在于乡村振兴,通过它们(供销社)渠道为乡村振兴做更多的事情。"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重建供销社不可能跟计划经济挂钩。<strong>供销社重建释放的信号,更多是要放弃过去那种垄断模式,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谋求发展,获取更多的竞争力,</strong>" 商品采购和物资供应的市场空间巨大,供销社如果能够在农村里卖更多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东西,那么意义会更大一些,更好一些。"</p><p>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在接受采访时提到," 过去的供销社体系是完全计划经济的产物,对多数领域采取统购统销管理,但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供销社在经过一段时期的载浮载沉后也不断与时俱进,<strong>未来供销社并不会重走老路、搞彻底垄断,更可能积极成为市场主体的一员,以竞争推进市场秩序合理、抑制不公平现象。"</strong></p><p>沈萌称,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经济周期,通过改革推进供销社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强化、整顿市场秩序,加强国资在流通环节的控制力,以国资为主导、为基础的市场流通体系有助于稳定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的发展。</p><p>记者注意到,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近日发布的文章中提到,目前,湖北省基层社已经从传统的、单一的日用品、农资经营,向构建综合性、规模化、现代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转变。<strong>土地托管、统防统治、收储加工、配方施肥、电子商务、农村合作金融已成为基层社为农服务的主攻方向。</strong>宁夏回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官网中还提到一个疫情保供的案例:中卫市供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卫市生活物资保供单位,(在 10 月这波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加大蔬菜采购量,紧急调运外地蔬菜 203 吨,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 1 角钱的价格收购当地蔬菜 180 吨,帮助菜农销售蔬菜,有效发挥了保供稳价作用。</p><p>" 供销社的恢复实际上是要解决计划经济时代的低效率、低质量等服务问题。而供销社重建之后,本身也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再运行,在国有体系或国有经济的模式做可能会取得比较好的结果。"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中新经纬如是说。</p><p>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认为,供销社的体制跟国企不一样,供销社目前仍是政企不分,承担了好多政府职能。关于供销社未来是否会类似国企改革一样走向完全市场化体制经营,刘兴国表示,从供销社产生和存在本身看,它天然要担当着部分 " 三农 " 方面的职能,所以很难将政企职能完全分离。<strong>如果将来农村和农业都发展到一定水平,对政府帮扶的依赖度显著下降,或是有了更有效的组织农业农村资源服务三农发展的手段,供销社的公司制改革应该也是可能的。</strong></p><p>(来源:中新经纬)</p><div id="recommend_bottom"></div><div id="article_bottom"></div></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供销社“重出江湖”?专家:和计划经济联系是一种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