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xx 发表于 2022-11-3 16:31:15

创新发展跑出加速度 深圳向全球科创高地迈进

<div id="content"><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0"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南山科技园航拍<p></p><p>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婷婷</p><p>图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磊</p><p>在深圳,良好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创新沃土,叠加政策的支持与保障,为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深圳涌现出的众多优质企业,也共同擦亮深圳科技之城这张闪亮的名片。</p><p><strong>科技企业茁壮成长领跑行业</strong></p><p>今年以 " 合作创新,魅力湾区 " 为主题的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广东活动周在迪拜、广州和深圳线上线下同步启动,向世界展示广东在人工智能芯片、5G 智能通信、云技术、先进材料等领域的创新技术成果。</p><p>迪拜世博会 2021 年 10 月 1 日开幕以来,优必选自主研发的熊猫机器人 " 优悠 ",担任了 " 接待员 "。在今年 1 月 11 日的 " 深圳日 " 启动仪式上,这款机器人还与深圳会场进行了实时视频连线,带领观众 " 沉浸式 " 领略世博会现场盛况。</p><p>腾讯作为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官方合作伙伴,也是中国馆 " 线上 + 线下 " 精彩体验的重要合作建设者。" 玩转中国馆 " 是世博会中国馆首次采用微信小程序形式打造的线上展馆,方便人们足不出户逛中国馆。奥比中光派出智慧校园、智慧零售领域的拳头产品 " 唛小眼 " 智能视力表和 " 蜻蜓 " 刷脸支付产品,向全球线下线上观众展现 3D 视觉感知技术的硬核实力。</p><p>" 深圳智造 " 闪耀世博会,在世界的舞台上精彩亮相离不开长期的科技创新,这些都是深圳科创实力的生动展现。从 1979 年的 1.96 亿元到去年深圳 GDP 首次突破 3 万亿元大关,2021 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达到 5.46%,这些数字放眼全球也极具竞争力。华为、腾讯、大疆、云天励飞、优必选等科技领域的明星企业在这里成长壮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在此集聚。</p><p>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 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 创新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密码,凭借创新,深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增长动力强劲。" 深圳成长为今天世界知名的创新之都,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p><p><strong>高水平科技人才在此汇聚</strong></p><p>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尊重科技人才,更要破除现存的各项障碍,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p><p>在深圳鹏城实验室," 鹏城云脑Ⅱ " 超级计算机的指示灯不停闪烁,每一秒的闪烁都意味着进行了上百亿次计算。这是鹏城实验室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实施 " 双聘制 "" 市场化激励 " 等用人模式,激发科技创新动力的可见成果。目前,实验室聚集了 26 位院士,全职、双聘等各类人才 1800 余人,布局开展了 20 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和课题。</p><p>去年 11 月,在两院院士增选中,广东 7 名学术 " 大牛 " 新晋院士,分别来自数学、医学、流体力学等领域。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罗智泉告诉记者,多年前他之所以选择来到深圳工作,是因为看好深圳的科技创新氛围。在罗智泉看来,深圳是一个飞速发展、敢闯敢试、充满活力又开放包容的地方," 能成为新的深圳人,并参与深圳城市的建设,我感到非常荣幸。"</p><p>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谈到,鹏城实验室致力于解决人工智能重大前沿问题,他坚信这件事是能做成的,而他的最大底气之一是深圳汇聚的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p><p>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新引进各类人才超过 187 万,培育了鹏城实验室等 3000 多个创新载体,8 家世界 500 强企业,超 1.86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地区生产总值 2.77 万亿元,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人才之城。最典型的就是南方科技大学。该校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快速集聚了一批国际化高水平人才,60% 以上的人具有世界排名前一百大学的工作或学习经历。</p><p>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如今的深圳人才涌动,汇聚起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大军。</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1"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深圳企业研发的核酸检测机器人<p></p><p><strong>构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strong></p><p>深圳经历了 " 三来一补 - 模仿创新 - 引进吸收再创新 - 集成创新 - 自主创新 " 的历史性跨越。回顾深圳 40 多年的创新发展史,深圳每次转型升级都踩在时代的节点上。</p><p>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越发重视原始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在基础研究、科研院所、国家级研发平台和高等院校等方面的投入。先后建成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国家基因库、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布局建设了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坪山 - 大鹏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节点。</p><p>截至目前,深圳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86 万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5.46%,创新能力居国家创新型城市首位。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已经构建起了 " 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成果产业化 + 科技金融 + 人才支撑 " 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改革开放 40 余年,深圳走出了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更孵化出一大批行业独角兽。按照数据机构的统计,2021 年深圳独角兽数量已高居世界第五,日前,《赛迪科创独角兽百强(2022)》发布,深圳 11 家科创企业上榜,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半导体等先进制造业领域。</p><p>今天,深圳正从应用技术创新加速向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从跟随模仿式创新向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跃升,向全球科技创新高地迈进。</p><p><strong>展望:深圳科技创新相关规划</strong></p><p>今年,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披露了《深圳市科技创新 " 十四五 " 规划》相关内容。规划显示,2025 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增至 5.5%-6%,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比重 5.5%-6%。规划还围绕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 20 大产业集群、8 大未来产业规划,明确了 "20+8" 技术主攻方向。</p><p>此外,为了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权,深圳加快人工智能行业布局和规划,近几年先后出台《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规划(2019-2023)》《深圳市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公布《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草案)》等文件,在立法层面率先探索,为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p><p>今年 6 月,深圳发布 "20+8" 产业政策,其中提出要重点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加快完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链,开展 EDA 工具软件、半导体材料、高端芯片和专用芯片设计技术攻关,推进 12 英寸芯片生产线、第三代半导体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福田、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等区建设集聚区,打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人才汇聚地、创新策源地。</p><div id="recommend_bottom"></div><div id="article_bottom"></div></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新发展跑出加速度 深圳向全球科创高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