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禹儿 发表于 2023-2-8 18:54:00

每日解盘:A股三大指数缩量调整,ChatGPT等题材回调,锂电池走强-2月8日 ...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每日解盘:A股三大指数缩量调整,ChatGPT等题材回调,锂电池走强-2月8日</p>
            
            <p class="ql-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div></p>
<p><strong>01</strong></p>
<p><strong>市场概况</strong></p>
<p>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收跌,其中沪指<strong>下跌0.49%</strong>,收报3232.11点;深证成指<strong>下跌0.62%</strong>,收报11853.46点;创业板指<strong>下跌0.48%</strong>,收报2525.88点。今日A股成交额8055亿元,与上个交易日相比减少400亿元,已连续四日环比下降,行业板块多数下跌。北向资金全天<strong>净卖出13.89亿元</strong>,近4日连续减仓累计超100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4.35亿元,深股通净卖出9.53亿元。</p>
<p><strong>02</strong></p>
<p><strong>盘面观察</strong></p>
<p>指数上来看,A股三大指数早盘窄幅震荡后,午后持续走低。其中创业板指已连续5个交易日下行,宽基指数中,科创50指数今日跌幅居前。板块上来看,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分化,券商股领跌,银地保冲高回落。AIGC、WEB3.0、ChatGPT等概念全线调整,军工、汽车、黄金、传媒股低迷;<strong>锂电池、一体化压铸、航空运输</strong>板块逆市活跃。今日沪深两市上涨个股不足3成,近40只个股涨停,总体表现不佳。</p>
<p>行业上来看,仅<strong>医药生物、综合、交通运输</strong>上涨,传媒、通信、国防军工跌幅居前。</p>
<p class="ql-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div></p>
<p>概念主题方面,<strong>锂电负极、锂电电解液、动力电池</strong>板块领涨,WEB 3.0、炒股软件、虚拟人板块跌幅居前。</p>
<p class="ql-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div></p>
<p><strong>03</strong></p>
<p><strong>热点行业-医药生物</strong></p>
<p>今日,<strong>医药生物行业上涨0.2%</strong>。光大证券:创新药提质扩容、医院诊疗恢复,看好创新药械及医疗服务。通过对药品审评以及医院诊疗数据的梳理,我们发现国内新冠疫情反复背景下,2020-22 年药品审批数量依旧保持高增长,尤其是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品和急需药品的审评审批在加速;2022 年前7 个月医疗机构诊疗活动受到疫情负面影响,单月看4 月受影响最大(尤其是三级医院)。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疫情防控的优化,医疗企业经营进一步恢复及医院端诊疗需求的恢复(尤其是肿瘤等大病以及手术量的恢复),在审评资源向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品倾斜的背景下,我们重点看好几个方向:创新药、医疗设备和仪器、医疗服务。2023 年年度投资策略:变中有机,紧抓医疗硬科技、中医药、创新药三大主线。随着疫情常态化,医药需求持续不减,我们强调2023 年医疗硬科技、中医药、创新药将是受政策鼓励、具备高景气度的三大主线。</p>
<p><strong>04</strong></p>
<p><strong>操作策略</strong></p>
<p>外资持续流出,叠加高位热门题材退潮,A股市场延续调整。节后内资占据主动,从两融数据来看,场内杠杆资金节后连续净加仓超500亿元。整体来看,A股前期反弹至筹码密集区处,部分资金开始兑现浮盈的同时,亦有资金积极入场。目前疫情对经济、消费的拖累已快速消退,对于地产风险、美联储加息的担忧也有明显改善,中国资产性价比依然较高。加上国内股市估值水平仍处于偏低位置,投资者可立足长期,把握优质资产的中长期配置机会。</p>
<p>今日港股市场窄幅震荡,科网股开始分化,目前国内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可关注<strong>港股互联网科技</strong>后期表现。由于市场风格的变动,此前部分热门赛道交易热度及估值明显回落。随着国内经济强劲复苏的预期大增和美联储加息周期步入尾声,对<strong>科技等成长方向</strong>的风险偏好有望回升,可适当关注相关赛道的调整机会。</p>
<p><strong>05</strong></p>
<p><strong>热点资讯</strong></p>
<p><strong>◆【国家医保局:目前获批上市国产新冠治疗用药已被纳入医保支付范围】</strong>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负责人就新上市国产新冠治疗药品医保支持政策答记者问。国家医保局已将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2个药品临时性纳入本省份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支付至2023年3月31日。(华尔街见闻)</p>
<p><strong>◆【一季度同业存单到期规模近6万亿,创下新高】</strong> 彭博数据显示,中国一季度同业存单到期规模高达5.95万亿元,创历史最高季度到期量,且本周正以近4700亿元规模拉开到期高峰的序幕。机构对资金需求升温,推动存单利率明显上升,其中1年期AAA级存单利率升至2.64%的近六周高位,较年初涨逾20个基点。(华尔街见闻)</p>
<p><strong>◆【中国央行公开市场今日净投放4860亿元】</strong> 中国央行今日进行64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今日有1550亿元逆回购到期。(华尔街见闻)</p>
<p><strong>◆【杠杆资金连日“扫货”!融资余额七日连增 硬科技赛道获重点增持】</strong>财联社2月8日电,近日,杠杆资金持续流入A股市场,截至2月7日数据,融资余额近七个交易日均实现正向增长。从其配置的行业上看,硬科技赛道成为融资客近日“扫货”方向,以近7个交易日(1月30日至2月7日)统计,IT服务、证券、光伏设备、半导体、软件开发板块获其重点增持,净买入额规模均超20亿元,此外,电力、白酒、电池、消费电子、电网设备等行业也受其近日青睐。(财联社)</p>
<p><strong>◆【乘联会: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3.2万辆 同比下降6.3%】</strong>财联社2月8日电,乘联会消息,新年伊始进入消费者对政策观望的过渡阶段,去年新车销量的爆发也让春节假期充电高峰期的服务难题再次凸显。疫情后,新能源刚需车型成本继续承压,补贴退坡带来的价格复杂调整,新能源车市场格局正在重塑。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38.9万辆,同比下降7.3%,环比下降48.2%。12月出现的新能源销量走缓特征仍在延续。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3.2万辆,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48.3%。(财联社)</p>
<p><strong> ◆【乘联会:新能源刚需车型成本继续承压,补贴退坡带来的价格复杂调整】</strong> 乘联会:新年伊始进入消费者对政策观望的过渡阶段,去年新车销量的爆发也让春节假期充电高峰期的服务难题再次凸显。疫情后,新能源刚需车型成本继续承压,补贴退坡带来的价格复杂调整,新能源车市场格局正在重塑。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38.9万辆,同比下降7.3%,环比下降48.2%。12月出现的新能源销量走缓特征仍在延续。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3.2万辆,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48.3%。(华尔街见闻)</p>
<p><strong>◆【2022年全球电池总装车:宁德时代霸榜,比亚迪、LG新能源并列】</strong> 全球资讯机构SNE research发布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总装车量(EV、PHEV、HEV)为517.9 GWh,同比增长71.8%。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中已夺取超过六成份额,优势继续扩大。而在2021年,中国企业的全球整体市场份额仅仅是接近一半。宁德时代毫无悬念地以191.6 GWh,37%的市占率霸榜。而在第二名的争夺上,比亚迪与韩国企业LG新能源意外地打了个平手,同以70.4 GWh的总装车量、13.6%的市占率排名第二,日本松下位列第四。(澎湃)</p>
<p><strong>◆【1月风电招标同环比数据高增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交付量增加】</strong>财联社2月8日电,1月,风电招标延续去年高景气,同比、环比均大增。某业内公司高管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预计一季度实际开标和招标量将超过35GW,同比2022年或增长50%。此外,与2022年相比,2023年风机装机量将大幅增加,财联社记者采访多家风电行业上市公司获悉,一季度行业暂不存在交付压力。(财联社)</p>
<p><strong>◆【网传国内航司被要求停止低价机票投放 知情人士:确有此事】</strong> 有消息称,近日多家国内航空公司接到通知,为减少亏损,停止低价投放,监管部门将核查票面以及航信系统。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三大航于2月3日先行暂停超低价政策,并于2月6日凌晨按指导调舱。对此,记者从多个消息渠道了解到,此事属实。第三方购票平台去哪儿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只是售票方,不掌握机票定价信息,只能看到支付后的成交价。“从昨天(2月7日)开始,我们看到的成交额价格暂时没变化。”上述负责人补充说道。(华尔街见闻)</p>
<p><strong>◆【传国内IP将下线港美股APP,券商紧急开会?多家机构回应】</strong> 2月7日,有市场传闻称,16家国资券商收到指导,要求在2月16日之前,清散港美股业务。同时,国内IP要下线港美股App。该传言称,有头部券商的负责人刚开完会,表示内部已经紧急对齐(指导)。由于上述传言称有16家国资券商收到指导,记者询问了多家券商。其中,不少券商表示没有美股业务,也没有听说收到相关指导。亦有券商发言人表示,具体相关的业务条线对此事并未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p>
<p><strong>◆【电池级碳酸锂均价跌至46万元/吨】 </strong>上海钢联数据显示,今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继续下跌2500元/吨至46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均价跌5000元/吨至42.85万元/吨。(华尔街见闻)</p>
<p><strong>◆【深圳发布积分入户办法 最高加30分】</strong>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公安局、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圳市积分入户办法》的通知。该办法2023年2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积分指标则明确:拥有深圳市合法产权住房,每满1个月积1分;在深圳市租赁住房,每满1个月积0.2分;缴交深圳市社会保险(养老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每个险种每满1个月积 0.3分。此外, 获得市级以上 (含市级)见义勇为表彰的,可以直接+30分。以配偶房产(或本人与配偶共有房产)申请入户的,夫妻结婚时间在年度申请截止之日应连续满2年且婚姻仍在存续期内。入户申请人未成年子女允许申请同步随迁入户。(深圳晚报)</p>
<p><strong>◆【国台办:对于恢复两岸直航航点 我们已做好相关准备】</strong>财联社2月8日电,国台办今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有记者提问:国台办发言人日前表示,大陆航空主管部门希望台湾方面优先恢复16个两岸直航航点,请问具体是哪16个航点?后续将如何推动?发言人表示,当前,大陆疫情已得到很好控制,两岸同胞和航空业者热切期盼全面恢复两岸直航航点。根据台湾同胞及岛内有关团体的反映,2月1日,大陆航空主管部门已通过《海峡两岸空运协议》联系渠道促请台湾方面恢复两岸直航航点,优先恢复广州、深圳、南京、无锡、杭州、宁波、武汉、福州、合肥、重庆、长沙、郑州、海口、西安、沈阳、哈尔滨等16个台胞反映较为集中的两岸直航航点。推动上述直航航点复航是全面恢复两岸客运直航的第一步,后续我们会根据台胞台商需要,持续推动更多两岸直航航点复航,满足两岸交流交往需要。发言人指出,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恢复两岸直航航点,我们已经做好相关准备,没有任何限制和障碍。希望台湾方面顺应民意,采取务实举措,不要再以疫情为借口,用所谓“评估”“考量”来搪塞,阻碍两岸恢复直航。(财联社)</p>
<p><strong>◆【欧洲央行:2023年保持资本需求稳定】</strong>财联社2月8日电,欧洲央行表示,由于银行保持弹性,欧洲央行在2023年保持资本需求稳定。普通股权益一级资本(CET1)总体资本要求和指引的加权平均从10.4%上升至10.7%,反映出宏观审慎政策的影响。同时指出,信用风险和内部治理仍然是监管行动的关键领域。银行需要解决持续存在的弱点,特别是在风险控制和治理框架方面,并以审慎的方式评估未来的发展。(财联社)</p>
<p><strong>◆【土耳其证券交易所暂停交易,为24年来首次】</strong> 伊斯坦布尔证交所在公告中称,股票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中的单一股票及指数期货、期权合约都已暂停交易,为24年来首次。基准伊斯坦布尔证交所全国100指数迈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差单周表现。目前尚不清楚何时会恢复交易。(华尔街见闻)</p>
<p>风险提示</p>
<p>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作为个股推荐,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市场或相关产品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p>
<p>数据来源:wind、Find、上交所、深交所、各新闻媒体,2023年2月8日</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解盘:A股三大指数缩量调整,ChatGPT等题材回调,锂电池走强-2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