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丨薪火相继,师德育人
<div id="content"><p> 科研事业是一项承前启后</p><p>需要一代代后来者为之不懈奋斗的伟业</p><p>育人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价值</p><p>2022 年 9 月 10 日是我国第 38 个教师节</p><p>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p><p>" 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 "</p><p>为大力弘扬老一辈科学家们</p><p>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精神</p><p>发挥好广大科技工作者 " 引路人 " 的作用</p><p>保障我国科技事业</p><p>能够代代传承、繁荣发展</p><p>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携手新华网科普频道</p><p>特与大家分享科技界五位大家师之风范</p><p>他们言传身教、慧眼识才</p><p>用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p><p>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端科技人才</p><p>他们是谁?</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0"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div><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1"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div> 他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开创人之一,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应用光学与光学仪器研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1958 年他协助郭沫若校长筹建中国科技大学,后担任该校副校长、校长。<p></p><p> 他亲自培养了以陆学善、顾功叙、钱临照等为代表的科学人才,成就了大批知名的中科院院士和国际上著名的专家学者。如翁文波、王大衍、陈尚义、杨承宗、钱三强等著名科学家都是随从他从事研究工作的助手。他独立编著的《普通物理学》《高中物理学》等 10 多种教科书,哺育了几代学人。</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2"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div><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3"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div> 周培源是蜚声海内外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科学、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和科技界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曾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校长,中科院副院长。<p></p><p> 周培源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60 多年,培养了几代力学家和物理学家,有王竹溪、彭桓武、林家翘等。周培源在教育和科学研究中,一贯重视基础理论,同时关怀和支持新技术的研究。在组织领导中国的学术界活动、推进国内外交流合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4"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div><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5"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div> 他是我国水泥专业、化学工程专业的创导者和开拓者,历任中央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教授、系主任等职。<p></p><p> 他一生都在化工高等教育辛勤耕耘,执教六十多年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他的精神影响着世代学子。</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6"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div><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7"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div> 他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是青藏高原气象学开创者,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享有 " 气象诺贝尔奖 " 之称 " 国际气象组织奖 " 的专家之一。在半个世纪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职,并于 1978 年出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1981 年后任名誉所长。<p></p><p> 在教学中,他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独立做科研,他一直坚持自然科学要以事实服人,最不能接受 " 似乎、好像、大概 " 这样的字眼……作为学术大家,他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提携后辈,桃李满天下。</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8"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div><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9"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div> 他是中国光学事业的领军人物。是国内光学界的 " 领导者 " 与 " 开拓者 "。1952 年母国光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历任物理系主任、光学研究所所长、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校长等职。<p></p><p> 在长期的工作中,他发扬南开 "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 的精神,为南开大学、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p><p>【纠错】【责任编辑 : 满旭蕊】</p><div id="recommend_bottom"></div><div id="article_bottom"></div></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