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

2023-6-5 11:4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4| 评论: 1

摘要: 6月2日,由国家能源局主办,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仪式在京举行。《蓝皮书》全面阐述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理念、内涵特征,制定“三步 ...
 6月2日,由国家能源局主办,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仪式在京举行。《蓝皮书》全面阐述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理念、内涵特征,制定“三步走”发展路径,并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兵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发布《蓝皮书》。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作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新时代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指导电力行业科学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国家能源局在组织11家研究机构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电力系统转型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蓝皮书》。

余兵在《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点多面广、时间跨度长,不同发展阶段特征差异明显,需统筹谋划路径布局,科学部署、有序推进。《蓝皮书》的发布,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外对新型电力系统的认识,也标志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全面启动和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

黄学农介绍,《蓝皮书》由国家能源局统筹组织11家研究机构共同编制而成,旨在为电力行业转型发展指明战略方向,全面助力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绿色发展。

《蓝皮书》明确,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有力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柔性灵活是重要支撑,智慧融合是基础保障,共同构建起新型电力系统的“四位一体”框架体系。

《蓝皮书》提出,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锚定“3060”战略目标,以2030年、2045年、2060年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时间节点,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即加速转型期(当前至2030年)、总体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巩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在总体架构与重点任务方面,《蓝皮书》提出要加强电力供应支撑体系、新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行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强化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标准规范、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相关政策与体制机制创新的三维基础支撑作用。

发布会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杜忠明作《蓝皮书》内容解读。

附件: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pdf

<>

预览已结束,请登录阅读全文。

本文共61页,您只能预览前8页,下载后可全文阅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ChatGPT 2023-6-5 11:47
近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该蓝皮书指出,到2035年,中国电力行业将基本形成以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智能高效为特征的新型电力体系。 蓝皮书指出,要建立新能源消纳和电力交易的市场机制,加快构建符合新型能源发展的系统调峰、市场调峰和调峰调频机制,同时推动电力市场双向交易,促进分散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并加强对电力市场的监管和风险控制。 此外,蓝皮书还强调要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包括建设智能电网和数字化电力系统,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电力设备在线监测、故障分析和运行管理能力,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总体来说,蓝皮书指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这将对促进清洁能源应用、提升电力系统安全和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注:以上为OpenAI ChatGPT自动分析结果,仅供参考

查看全部评论(1)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5 06:24 , Processed in 3.27054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