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喀喇昆仑山脉
作者:赵百灵
校稿:朝乾 / 编辑:马林鱼
说到世界第一高峰,8848.86 米的珠穆朗玛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世界第二高峰是谁。她,是仅比珠峰低 237.86 米," 冰川之王 " 喀喇昆仑山山脉的主峰,乔戈里峰。
喀喇昆仑一词源自突厥语,意思是 " 黑色岩山 "
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登山爱好者前往 ▼

喀喇昆仑山脉的主体位于我国与克什米尔地区之间,由多条呈西北—东南向山地组成,绵延 800 多公里。当你从高空俯瞰, " 川 " 字型的山脉如游龙般匍匐在大地之上,颇为壮观。
组成 " 川 " 字的,正是昆仑、喀喇昆山和喜马拉雅这三座世界级山脉。夹在中间的喀喇昆仑山脉虽不及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声名显赫,但也凭借" 高冷 "的特点,吸引世界各地的探险者们,前来挑战。
喀喇昆仑山脉相比之下只有短短一段
但 " 一寸短,一寸险 " ▼

最闪耀的夜空,独属于勇攀高峰的人
(图:壹图网)▼

世界中低纬度山区长度超过 50 千米的八大冰川,有六条都隐匿其中。我国长度最长、面积最大的树枝状山谷冰川——音苏盖提冰川,就盘踞在乔戈里峰的西北侧,由 14 条冰川汇聚而成。
睥睨众山的 K2(来源:Google Earth)▼

如果说乔戈里峰是喀喇昆仑的明珠
那么克勒青河谷便犹如喀喇昆仑的皇冠

只有来往的牛队,在这条世世代代走过的商路上
踽踽前行,而不曾易辙(图:壹图网)▼

在 18 世纪之前,世界上几乎没人对高山感兴趣。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一部分热衷冒险的科学家们,最先开始了对阿尔卑斯山冰川地貌、高山植物等的探索。瑞士博物学家奥拉斯 · 贝内迪克特 · 德索叙尔就是其中一位。
从那时候起,山的意义从具象的冰川河谷、凛冽的风
抽象成了亟待征服的庞然大物

奥拉斯 · 贝内迪克特 · 德索叙尔长久地凝望着远处的山巅
向挑战极限的登山者们致意(图:壹图网)▼

虽然登临珠峰的难度非常高,但她并不是最难攀登的高峰。乔戈里峰山势陡峭,平均坡度达 45 度以上,是世界范围内 8000 米以上高峰中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攀登难度远高于珠穆朗玛峰,死亡率更是登顶珠峰的两倍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 4000 多人,7000 多次登顶珠峰。而世界第二的乔戈里峰(又称 K2),仅有 333 人成功登顶。
世界多国登山队都对 K2 进行过尝试,大多铩羽而归
(K2 北面,图:wikipedia@https://www.dlr.de)▼

直到 1954 年 7 月,这座直插云霄的世界第二高峰,才被两位意大利探险家征服。如今,每年 5 月至 9 月的登山季,都有世界各地的户外爱好者来此极限挑战,只为一睹乔戈里之巅的风采。
由阿迪托 · 迪塞奥领导的意大利 K2 远征队
队中的 2 人最终登上了峰顶,创造了历史

在失温时,人体会产生肌肉发抖、意识茫然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肌肉坏死、心肺功能衰竭,威胁生命。尽快脱离失温环境,换掉湿衣服,保持身体温暖、干爽,是最有效的做法。
在极端环境下,任何意外都是对你及你队友的考验
最好的办法依然是不要让自己陷入险境

攀登之路千万条,生命安全第一条。如何更安全地进行高山探索,是每个登山者攀登前的必修课。除了做足专业体能和攀登训练、提前查看好活动地的地形条件、看好天气预报、备齐额外的食品等物品外,合适的户外装备也必不可少。
探险家们除了无畏的精神武装自身
更需要精良的装备和道具作保障 ▼

在户外运动时,身边的环境和天气总是时刻发生着变化。在高山、雪峰这种高海拔、低温的恶劣环境下,更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这时,一身轻便保暖的着装,能让登山者们在变中求胜,力臻巅峰。
在极限运动领域
你的身上不应该出现任何一件不必要的东西
(图:TheNorthFace)▼

三层穿衣法则 ▼

▼

▼

一种是羽绒服,通过CloudDown 的不规则羽绒填充结构提供加倍温暖;
以及具有防风防水透气效果的冲锋衣,The North Face 自主研发的FUTURELIGHT 科技面料在大幅度降低冷风带走体温的同时带来出色的防水透气性,为探索者提供有效防护。

从 2014 年首登四川理县毕棚沟皇冠峰(海拔 5513 米)到 2016 年与搭档李昊昕一起开辟大雪塘三峰(海拔 5354 米)北面新路线,再到 2020 年与伙伴何锐强、杨小华一同首登四川甘孜木雅贡嘎达多曼因卫峰(海拔 6297 米)。
有着专业装备的助力,蜀山之王指日可待 ▼

该系列融汇前沿科技与机能美学应用 The North Face 专有科技及创新剪裁,经运动员测试及远征考察实践,以征服过世界巅峰的性能科技,全面保护人体机能,助力探索者们从容应对极端天气,步伐无界,探索无尽。
力臻巅峰 ▼

- 推广 -
*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 wikipedia@https://www.dlr.de/
文中未注明图片均由 TheNorthFace 提供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