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是直通车
“世界工厂”东南飞?
受益于土地、劳动力、仓库运营等多方面更为低廉的成本,叠加自身多年改革和对外开放带来的宽松贸易政策和稳定营商环境,越南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投入,也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叫得上名号的“大卖家”。
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是否将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近年来外界对这一话题的讨论持续不断。
增长强劲的越南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8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前8个月出口15.48万亿元,增长14.2%。
再看越南,其前8个月货物贸易出口额约2508亿美元,同比增长17.3%。
尽管在出口的量级上,越南距中国仍相去甚远,但从增长势头而言,越南可谓迅猛。
国海证券(3.370, -0.01, -0.30%)的研报显示,近些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发酵以及疫情暴发的背景下,低端制造业从中国逐渐转向东南亚国家的趋势不断明确。东南亚国家中越南与马来西亚的出口规模最大,呈现出明显的外向型经济体特征,最有望在制造业转移趋势中受益。
而在东南亚国家中,后发强劲的越南被“重点关注”。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并启动以来,越南就借此机会迎来良好发展前景。世界银行最新报告预测,越南有望成为RCEP成员国中收入和贸易额增长最快的国家。
部分产业转移符合规律
上述研报还提到,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当前正处于第五轮国际产业转移,部分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中国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是大势所趋,这是中国自主选择产业转型升级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内外因素共同导致。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表示,这是一种基于经济原则的调整,当中国的人均收入增加时,当然需要发展到下一个工业阶段,目前看到的供应链调整基本上是遵循经济原则的,这对中国有利,对其他国家也有利。
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所(AMRO)首席经济学家许和意提醒:“目前的全球供应链非常高效,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想要肢解全球供应链的想法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世界工厂”东南飞?
那么,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真的会被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取代吗?
“中国的制造业生态系统是如此先进和发达,我不认为任何国家可以在中国制造业的生态系统方面取代中国。”许和意说。
据他了解,中国本身已将一些供应外包给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如越南、柬埔寨、老挝,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服务转移到马来西亚、泰国等。“这些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是受益于所谓的‘中国+1’战略。”
“中国+1”战略最初由日本在21世纪初提出,即转移部分产业链到第三国。对于目前出现的全球供应链调整的现象,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高级副总裁丹尼尔·伦德认为,今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中国+1”的策略进行供应链调整,因此一些制造业企业可能会转移到其他国家。但他也明确指出,中国完善且先进的制造业生态体系很难被取代。
竞争与互补并存
阿里研究院跨境电商研究中心在今年服贸会上发布的报告称,虽然目前越南产业链与国内跨境产业链竞争关系与互补关系并存,但难以取代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数字贸易时代中国跨境产业链正在迎来新比较优势建立的重要机遇期。
“当前中国服装行业具有占全球超七成的原材料产地优势,拥有国际领先的纺纱、织布、印染自主技术装备优势,以及基于完整链路体系的柔性供应与小单快返生产能力。”阿里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澄表示,加上消费电子行业可实现的“1小时零部件配套圈”能力等,均使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难以取代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地位。
阿里巴巴国际站上新能源类产品,农业机械设备、机床设备、工业机器人(9.000, -0.04, -0.44%)等机械类产品,土工材料、木料、石料等建筑类产品,面向东南亚的出口仍以产成品为主,中间品和原材料需求相对较弱。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研究也显示,越南产业中,53%与国内产业形成一般性生产地转移等竞争关系,42%与国内形成跨境价值链贸易等互补关系。但从中国产业全口径看,中国对越南仍具有压倒性的产业优势。
国海证券则认为,东南亚产业链愈加繁荣对中国是利大于弊。研报中提到,在此过程中,中国可以享受东南亚国家相对开放的政策,也可以在当前全球产业链重组的契机下,与东盟国家形成优势互补。
责任编辑:李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