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晚,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机器工程专家、教诲家、华中科技大学传授、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为我国机器工程的发展
做出了有紧张影响的贡献
杨叔子,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华中科技大学传授,机器工程专家、教诲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致力于机器工程与信息技能、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交织研究,领导团队开发了我国智能制造研究的新范畴,是国内智能制造的首倡者。他推进了时间序列分析的工程应用,实现了无颤振切削,攻克了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等国际困难,为我国机器工程的发展做出了有紧张影响的贡献。
中共十五大与十六大代表,教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诲引导委员会主任,中国高等教诲学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光荣会长,中国机器工程学会特邀理事,湖北省人民当局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科协副主席,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长等。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技能科学部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诲学会副理事长、教诲部机器工程学科讲授引导委员会主任等。
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第四军医大学30余所高校兼职传授、顾问传授、光荣传授。
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天下教诲体系劳动榜样、天下高校先辈科技工作者、天下良好西席等称呼,天下五一劳动奖章得到者。先后获国家天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省部级科技奖20余项,专利5项,出书专著、课本14种,获国家级、省部级讲授、图书紧张嘉奖13项(此中国家良好讲授结果一等奖3项)。曾任第一、二、三届教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诲引导委员会主任。
高举人文教诲大旗
“我们要造就文理兼备的人才”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首位院士、老校长,杨叔子是一名良好的教诲家。身为机器工程专家的他多次讲到一句话:“一个国家,没有先辈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力,不打就垮。”
1990年4月24日,在原华中理工大学老校长朱九思的推动下,该校瑜珈诗社正式建立。这是其时天下理工院校中,第一个面向师生的诗社。
诗社建立后,吸引了华中大大量师生到场。杨叔子更是身材力行,在全校范围内,把诗词列入选修课。每学期在门生中创办两个班,一个是诗词写作进步班,一个是进步班。
其时,杨叔子还对本身的博士有硬性规定:必须会背诵《道德经》和《论语》的前七章,否则不能结业。
为什么搞科学的要学习诗词?杨叔子的答案很简朴:“育人是全面的,我们要造就的是文理兼备的人才。”他说,纵观天下文明,其他几个文明如今都已经消散了,只有中华文明不光没有消散,还继承在传承和发展。中华诗词作为文明的紧张元素,如今必要更多人去学习和应用。
在担当校恒久间,杨叔子高举人文教诲大旗,积极提倡在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是在理工类院校中增强大门生文化素质教诲,在天下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人文风暴”。由他任编委会主任、搜集国内高校人文讲座佳构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系列丛书,发行数十万册,至今脱销不衰。
长江日报曾经报道,杨叔子的家极其简单,客堂的书桌上,码放着《孟子》《诗词韵律合编》等中国古典文集,他的夫人徐辉碧先容,杨叔子天天对峙阅读中国诗词等册本并写文稿。
赋诗填词是杨叔子工作之外的最大爱好,从1946年写第一首诗起,他生存下来的诗词凌驾600首。暮年的杨叔子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推许孔子头脑和儒家经典,曾抱病赶赴新洲“问津学堂”开讲,从始至终在贯彻着“科学理性和人文知识必须相辅相成”的信心。
一组老照片
惦记杨叔子院士
图为1960年在北京与夫人徐辉碧传授完婚照,徐辉碧传授其时在北京大学任教。
杨叔子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位院士。
担当校恒久间常常深入门生中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存,图为1995年与门生在一起。
杨叔子在高校中提倡并率先开展文化素质教诲,使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成为中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诲的旌旗。图为1995年,杨叔子与门生在文化素质教诲讲座后交换。
图为1997年,杨叔子(左三)在国家级讲授结果嘉奖大会上。
图为2010年9月18日,杨叔子为新生作入学教诲陈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