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延迟退休来了,凭什么只让年轻人“做牺牲”

[复制链接]
庄生蝶 发表于 2023-2-7 10: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站文档手机双击全屏观看效果最好!如需充值或代为下载服务,请联系微信lovefeige007

HNGLLyYi7JQdsIdv.jpg
对于养老金不足的危机,在中年人和年轻人以 " 延迟退休 " 作出牺牲的同时,拿退休金的老人、体制内退休人员和政府这三大主体也应该站出来 " 共赴危机 "" 共襄盛举 "。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张明扬

最近,中信证券一份关于 " 延迟退休 " 的研报令举国沸反盈天。

研报声称,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 2023 年公布,并于 2025 年正式实施,到 2055 年前后实现 65 岁男女同龄退休。

这份研报唯一的信息增量在于 "2023 年 "。延迟退休被作为 " 狼来了 " 传了好几年,按说公众和市场应该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一旦 " 终于来了 ",哪怕说法未必靠谱,还是一夕举国震惊。

延迟退休精准打击的是中年人和年轻人。尤其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注定是 "65 岁男女同龄退休 " 的第一批实践者。

这几天,你只要打开社交媒体,都可以看到年轻人的各种抱怨与口诛笔伐:"80 后 90 后到底得罪谁啊,要被这么整?""35 岁就找不到工作了,要喝 30 年西北风么?"……

jz2xvyRuUiC22nN5.jpg
图 / 微博用户 @SONG 富贵儿

说得都很有道理,所以呢?

在延迟退休这个问题上,尽管 " 代际 "" 性别 "" 地域 ",尤其是 " 编制 " 这些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公,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是:养老金正面临着见底的危机。有一种存在争议的说法是,中国养老金结余在 2035 年将耗尽。

" 养老金即将耗尽 " 是一个硬约束,讨论延迟退休,必须在这个前提下进行才有实际意义。

如何对养老金开源节流,无非就如下五个主要选项:

a、全面降低养老金现行发放水平,多拿多降,少拿少降

b、鼓励生育,增多未来养老金的缴纳人口

c、公共财政和国企利润加大向养老金输血

d、大幅通胀

e、延迟退休

选项 a,你觉得有现实操作性么,多拿多降只有理论探讨价值,多拿的人是规则制定者,而少拿的人也都盼着每年那几个点的增幅。

选项 b,你愿意生么,都愿意生那还讨论个啥?

选项 c,财政也不富裕啊,谁救谁啊,而国企那点利润我看你还是别当真了。

选项 d,没办法的时候当然也只有这么干,但这个可比延迟退休引发的民怨就更大了。

看起来,也就是 " 延迟退休 " 最有可操作性了。

不然呢?年轻就是你的软肋啊。

延迟退休势所难免,但也会引发很多事与愿违的 " 次生损害 "。

延迟退休的一大背景是:没人生娃了。

从某种冰冷的经济理性逻辑出发:既然年轻人不愿意生娃,那就延迟退休呗。年轻人的自由选择在于:你可以在两杯 " 毒药 " 中,自由地选择一杯。

但对于社会和政府而言,同样存在一个冰冷的逻辑:延迟退休很可能进一步下压生育率。甚至逐渐形成某种负面循环:生育率越低,退休越晚;退休越晚,生育率更低 ……

就中国现实语境而言,这一点都没有夸张。

gNbpp4X2P2CYBnp2.jpg
图 / 微博用户 @有限次重复博弈

举个例子。按照现行政策,女性是 55 岁退休,在中国普遍双职工的状况下,55 岁退休的奶奶和外婆实际上是年轻人生娃的最强有力保障,当然,60 岁的退休的爷爷和外公虽然大多 " 废柴 ",但多少也能帮点忙。

如果男女 65 岁同龄退休,特别是潜在的奶奶和外婆迟退休了整整十年,那谁给想生娃的年轻人带娃?就说 65 岁退休了,这多上十年班带来的体力衰减,还带得动娃么;当然,她们仍然可以提前退休,但在尚拿不到退休金的情况下,在经济上如何帮助儿女分担育儿压力?

这对已经走低的生育率而言,是某种意义上的毁灭性打击吧?

当然,有人会说,反正年轻人无论如何也不想生娃了,何必操心这事?

但总有些人还想生娃,延迟退休对这批 " 响应国家鼓励生育政策 " 的人而言,不是一种真正的劝退么?给人家一月 500 元的生育补助金,然后让本可以带娃的爹妈继续上班,这种鼓励生育你觉得可笑么?

FosoLosNo7ochZoV.jpg
图 / 网络

对国外而言,因为老人参与带娃的比率远没有中国高,所以没有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在中国的语境下,这件事对生育率有多大冲击力,不需要专家帮你想也可以想明白吧。

除此之外,延迟退休,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年轻人的 " 未来经济展望 ",这对生育率而言同样是负面的。

更不公平的是那些已经生娃或刚刚生娃的年轻人。人家也生了,该尽的 " 所谓社会责任 " 也尽了,最后,不也还是要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是一个难以逆转的大趋势,但为了减轻民怨,为了社会公平,一些配套的措施也应该跟上。

比如刚才说的 " 老人带娃 ",不能假装这个问题不存在。只要正视了,自然就可以有办法。

是否要对有第三辈的老人进行一些诸如提前退休的特别 " 优待 ",这在中国当下整体 " 反感生育 " 的社会舆论中,可能比较敏感,可能会引发 " 不公平 " 的争议,但该正视的该讨论的总不能回避。

不过,就延迟退休而言,我觉得更重要的问题是 " 全民共担 "。

所谓 " 全民共担 ",第一当然是代际。延迟退休的代价不能仅仅由年轻人承担,而应该由各个年龄层的共担。

前一段,社交媒体上曾有一个热搜:年轻人工资不如退休金高。这种说法固然有偏颇之处,我等会还会谈到,但这背后的社会现实是,在延迟退休对年轻人造成极大心理压力的同时,中国的养老金却还在持续上涨。

zC0M9qqs5M49HSCU.jpg
图 / 微博用户 @价值投资日志

既然养老金不够用了,中年人年轻人必须以延迟退休来填补缺口,那么,至少作为一个姿态,国内的养老金上涨也应当进入 " 冻结 " 状态。等延迟退休尘埃落定了,再经过广泛的社会讨论,看养老金何时恢复上涨。

毕竟,如果养老金停止上涨,也可以缓解 " 延迟退休 " 的经济压力,至少让延迟退休的增长曲线更平缓点。

所谓 " 全民共担 ",第二是 " 编制 "。" 年轻人工资不如退休金高 " 的讨论,更真切的对象其实是 " 体制内退休金 ",也就是充满争议的养老金双轨制。

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应当尊重既成事实。相比所谓的降低,更妥善的办法是,长期冻结体制内养老金的上涨:一方面降低双轨制的民怨,为延迟退休争取舆论空间;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养老金的支付压力,这也是全国的大局。

事实上,体制内的同志们也无需过多担心。从长远而言,养老金还是应该 " 多缴多拿 ",体制内的收入相对高,缴纳的养老保险也相对多,那么未来拿到的养老金当然也应该更高。

问题的核心是,这种以 " 多缴少缴 " 而不是 " 体制内外 " 的养老金发放标准,更符合市场化,更公平,更能激发养老金参保的热情。

所谓 " 全民共担 ",第三是 " 政府—社会 "。

长久以来,中国的公共财政高度倾斜于 " 养人 " 和 " 基建 ",忽视了福利支出。

前不久,殷剑峰先生在《居民消费率为何这么低?》一文中指出:

在国民收入的部门分配中,政府部门占有了过高比重的收入。

在 2012~2020 年间,中国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只有 32%,在 15 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 …… 低于发展水平相近的金砖国家、尤其是发展水平比中国差很多的印度,就实在是不好意思了。

也就是说,对于养老金不足的危机,在中年人和年轻人以 " 延迟退休 " 作出牺牲的同时,拿退休金的老人、体制内退休人员和政府这三大主体也应该站出来 " 共赴危机 "" 共襄盛举 "。

这不仅会在公平层面上缓解年轻人的怨言,也会在事实层面上更大力度的减轻养老金的压力。

【声明】本站官方已审核发布资料均系官方通过公开、合法、收费渠道获得,网友自行发布资料平台只提供审核职责,资料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2411977441@qq.com),如对资料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个人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陈丽嫦 发表于 2023-2-7 10: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孩子纳税的,养老金高,不生的养老金底,合理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race0710 发表于 2023-2-7 11: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体制内的是一个字都没有提啊!不交社保的反而拿的最多,一个月七八千起步,多少年轻人累死累活都拿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0新宠儿 发表于 2023-2-7 11: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延迟退休正式实施的时候,请同时执行,在60岁退休的人停止领取退休金5年,5年过后再按照当时标准继续领取退休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w78ww 发表于 2023-2-7 11: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退休人员以前年轻时候工资低,退休早也是可以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szaa 发表于 2023-2-7 11: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邻居家老人退休金比较高,一个人可以供一家吃喝,儿子儿媳加起来收入还没他退休金高,就怕老人嘎了没补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