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女性终身无孩率接近 10%:拿什么来提高生育率?

[复制链接]
渴死的鱼cc 发表于 2023-2-13 17: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站文档手机双击全屏观看效果最好!如需充值或代为下载服务,请联系微信lovefeige007

文 / 艾萍娇

由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 2 月 11 日在北京举行。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人口和家庭的双重变迁,低生育率和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女性现有子女数由 2019 年的 1.63 下降到 2022 年的 1.19。女性终身无孩率快速上升,2015 年为 6.1%,2020 年接近 10%。

这一调查数据启示,要提高生育率,必须对准导致生育意愿下降的原因,更需要对准影响年轻人尤其是女性生育意愿的根本原因,取消遏制生育意愿的不合理政策,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jlZeYgg9t9e25elY.jpg
最近,某经济专家提出的 " 建议法定婚龄降到 18 岁 " 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其实,过去 10 年来,在全国两会上,一直有代表、委员建议降低婚龄,以提高社会结婚率和生育率。

从公民个体权利角度看,降低法定婚龄是可以讨论的,立法、修法本来就需要与时俱进。不过,要想通过降低婚龄达到提高结婚率与生育率的效果,则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按照现在的法定婚龄,有多少女性满 20 岁就结婚?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 -2020》,2020 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 28.67 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 29.38 岁,女性为 27.95 岁。10 年间,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 4 岁。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龄突破了 30 岁,安徽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 31.89 岁,女 30.73 岁。显然,指望降低婚龄提高结婚率,并不现实。

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可能只是鼓励刚满 18 岁的 " 孩子 " 冲动性结婚。但这必然又会造成离婚率提高,统计显示,我国离婚率从 2000 年的 0.96 ‰上升到 2020 年的 3.1 ‰,其中就有不少 " 闪婚一族 "。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更多的年轻人,不是凭冲动就会结婚、生育的,他们会考虑自己的求学、工作、收入的现实情况,谨慎选择。

记得在本世纪初,我国曾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在校大学生不得结婚的限制,当时曾有人担心会有不少在校大学生结婚,影响学业。然而,这样的事极少发生,选择在上大学期间结婚生子的学生寥寥无几。也就是说,放开限制是一回事,年轻人是否选择是另一回事。

年轻人、女性为何不愿意生育?得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如现在的年轻人,本科、高职毕业后还要继续深造、考研,否则就难以找到好的工作。在求学的压力下,谁会选择在 21 岁、22 岁就结婚、生子?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应该是高中毕业生就业也不会有学历歧视的社会。

根据我国当前的就业政策,为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人才,都向应届毕业生倾斜,明确毕业两年之后(博士生毕业 5 年之后)的高校毕业生作为往届生对待,在考公、考编时受到限制。这也迫使毕业生必须先考虑找工作,而不是先成家再立业。再者,一些鼓励生育的政策,却导致女性遭遇职场性别歧视,如延长休产假,听上去是鼓励生育的好消息,可是要由企业来承担休产假的成本,导致有的企业不愿意招聘女性,女性的择业、就业压力更大。

年轻人自身遭遇的学历内卷、就业竞争、职场压力,不但让他们自己觉得学业压力大、生活压力大,而且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上这样一条内卷、竞争之路。这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从缓解全社会的教育焦虑、就业竞争压力着手,来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这需要切实破除由唯学历评价所制造的学历内卷、基础教育应试导向、高等教育学历高消费,以及职业分三六九等导致的就业、成才压力,从根本上减轻每个家庭为孩子 " 成才 " 所需要负担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这才是提高生育率的正道。

(羊城晚报时评投稿邮箱:wbsp@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张齐 李妹妍

校对 | 朱晓明

【声明】本站官方已审核发布资料均系官方通过公开、合法、收费渠道获得,网友自行发布资料平台只提供审核职责,资料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2411977441@qq.com),如对资料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个人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