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钧正平:87年,泸定改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压不垮的精神脊梁 ...

[复制链接]
江象容 发表于 2022-9-7 17: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站文档手机双击全屏观看效果最好!如需充值或代为下载服务,请联系微信lovefeige007

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以及民兵预备役人员第一时间赶赴受灾地区,全力投入抢险救援,截至6日下午,已出动2700余人。

习主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灾情当前,时间就是生命,人民有难就是子弟兵出征的号角,这一刻,没有什么比拯救生命更为重要。灾情牵动人心,一幕幕奋力抢救生命的场景同样触动着无数人的心弦。 

rKt74nNz9KEp77ZL.jpg

在泸定磨西镇贡嘎布乡,一处河水急流滚滚,汹涌的河面上几根树干搭起一座简易的“救命桥”,消防人员抬着自制担架小心翼翼地渡河转移伤员;在燕子沟,连接两岸的唯一通道损毁严重,官兵们用绳索搭起桥梁,在急流上徒手攀绳索前往对岸,解救被困群众,协同进行搜救、物资搬运等工作;在磨西镇周边村庄,山体垮塌造成村民被困,由于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被落石阻断,官兵们通过两根凌空的供水管道进入村子,以抬、背、搀扶等方式转运伤员……

复杂的地势使得救援难度增加,很多道路通行十分困难,为了争分夺秒抢救生命,需要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这一刻,求生的通道是人民子弟兵用生命搭建起来的。有网友评论道:看到这“飞夺泸定桥”般的救援,眼睛一酸。是啊,次生灾害随时可能发生,救援通道下的湍流仍在张牙舞爪,它们妄想夺走生命,而那些抵抗它们的背影却如此坚毅,这份执着怎能不令人动容? 

yEfw2iqMB22W1BzM.jpg

曾几何时,同一片土地,不同的时间,曾出现过更为惊心动魄的画面,彼时战斗的人,和今天与灾情抢夺生命的人,在他们的血脉里流淌着同样不屈的精神。

87年前,铁索铺成的泸定桥头,桥下河水滔滔。此时的中央红军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形势——前有敌军扼守着大渡河所有渡口,后有敌人数十万大军追。如果不能迅速突破大渡河天险,中央红军恐有被合围的危险。战斗随即打响。当时桥面上大部分木板已被敌人拆除,只剩下13根碗口粗的铁链悬在空中,桥下河水咆哮。由22人组成的夺桥突击队,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奋力攀上湿滑的铁链,向对岸发起攻击。临近东桥头时,敌人点燃了预置在桥头的木板,霎时大火漫天、浓烟滚滚,红军将士依然奋力向前…… 

经过浴血奋战,红军战士们最终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重要胜利,红军主力由此跨越了天险大渡河。毛泽东同志对此给予了热情的赞扬:“我们的红军真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有这样的红军战士,我们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有人民子弟兵在;无论“泸定桥”怎样艰险,一定能夺取最后的胜利!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民子弟兵?当山河无恙,人民皆安的时候,或许我们察觉不到问题的答案,然而,危险来临,只要环顾四周,总能看到一个个无声却有力的回答。

地动山摇之时,他们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冲向灾难现场,用生命劈开救援通道,于无望中凿开希望的豁口;洪水汹涌之际,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迷彩大堤”,屹立起最坚实的屏障,护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疫情来袭之时,他们星夜驰援,许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誓死不退”的铿锵誓言,传递战斗到底的坚定决心…… 

哪里有人民群众的呼唤,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冲锋。保护人民,早已成为人民军队刻在骨子里的本能,是人民军队永远坚守的信念。他们并非无所不能,只是为了人民,他们必定竭尽所能,迸发出无坚不摧的力量。这股力量指引人民军队在革命年代抛头颅、洒热血,在和平年代向每一次险情发起冲锋。泸定就是这力量的见证者。

灾区的一位母亲给外地的儿子报平安时说:“你放心,兵哥哥他们全都在场!”朴素的语言,诚挚的信任,所谓安全感,就是子弟兵在,人民可以放心。此时此刻,我们也想告诉每一个牵念灾区的人:你们放心,子弟兵一定会竭尽全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声明】本站官方已审核发布资料均系官方通过公开、合法、收费渠道获得,网友自行发布资料平台只提供审核职责,资料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2411977441@qq.com),如对资料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个人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