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安全手机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知识库
忘情谷
BBS
洞见天下
微信群
报告厅
千百度
新青年
商学院
藏经阁
雄企汇
数据库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网站工具箱
快捷发帖
深度行研
图表数据
搜索
搜索
热搜:
皮书
能源
环保
GPT
大模型
电子
大数据
互联网
教育
金融
地产
制造
钢铁
工程
保险
服务
公用事业
建筑
科技
健康
医疗
机械
半导体
碳
报告
商业计划书
智库
咨询
研究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file
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忘情谷
›
休闲娱乐
›
琴棋书画
›
清气应归笔底来——金石书画中的廉洁文化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清气应归笔底来——金石书画中的廉洁文化
[复制链接]
陈重
发表于 2024-8-11 0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站文档手机双击全屏观看效果最好!如需充值或代为下载服务,请联系微信lovefeige007
作者:卢佳(浙江省博物馆书画部主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廉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鲜明的价值取向。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崇德尚廉、廉为政本、持廉守正的思想源远流长,同时也留下了丰厚的廉洁文化遗产。
清气应归笔底来(篆刻) 吴咨(清代)
古往今来,廉洁基因不仅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凝聚在一件件文物之中。由西泠印社、浙江省博物馆主办,中国印学博物馆承办的“印信勤廉——金石与书画廉洁文化主题展”日前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展览以文物为载体,以廉洁为主题,将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有机结合,讲述古代金石书画中的勤廉故事与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平旦清风”隶书七言联(书法) 沈曾植(近代)
印章作为从古至今的一种仪式化凭信,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注重诚信的优良传统。古代玺印与文人篆刻中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文字表达了修身养德的价值追求。战国时期的印章“思言敬事”为箴言印,印面布有“日”字格,应属战国秦系古玺,简洁的四字印文内容,可谓古代士人规范自身思想行为的“座右铭”。清代吴咨的印章“清气应归笔底来”为随形章,语句出自唐代诗人方干的七律《雪中寄薛郎中》,印文线条婉转圆润,印面布局疏朗,透露出宁静淡泊的气息。
展品中的《唐御史台精舍碑铭》拓本是反映当时监察制度和监察机构的珍贵史料。此碑立于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崔湜撰文,梁昇卿书丹,赵礼刻石,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据碑文可知,当时的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台不仅设有监狱,而且狱旁还设有精舍,以期用佛法感化犯官。展品中宋高宗赵构颁行的黄庭坚行书宋太宗御制《戒石铭》,体现了对于官员廉洁从政、以民为本的基本要求。这些精彩的展品,成为观众认识和了解古代勤廉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古代碑帖中,也留下了许多关于勤政廉洁文化的记载。
《曹全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方名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明隆庆年间出土于郃阳(今陕西合阳),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文结字匀整、风致翩翩,是汉隶中“秀韵”一路的代表。当人们关注《曹全碑》的书法时,往往会忽视曹全其人和碑文内容。曹全在汉灵帝光和六年(183年)举孝廉,任郎中,曾随军征疏勒,有战功,后转任郃阳令。其门生故吏感其功德,为其立此功德碑。碑文提到曹全“及其从政,清拟夷齐……还师振旅,诸国礼遗,且二百万,悉以薄官”,大意为:到他从政时,清心寡欲可比伯夷、叔齐……(从疏勒)凯旋时,将西域各国所赠礼金悉数登录于官家簿册。
展品中的《昼锦堂记碑》拓本,由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撰文,“宋四家”之一蔡襄书丹,堪称佳话。韩琦(1008—1075年),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北宋名相,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欧阳修在文中写到,很多人希望获得荣华富贵后还乡昼锦,以显赫声名倾动故里,而韩琦的志向却在于为百姓谋福,为国家建功,他不以夸耀富贵为荣,反引以为戒。全文含蓄隽永,迂回起伏,发人深省。
碑帖文献里体现的清朗家风,也值得人们品读和思考。东汉《杨震碑》拓本册中的主人公杨震因“暮夜却金”的故事为人千古传颂。杨震(约59—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官至太尉,是汉末名臣。《后汉书·杨震列传》中记载,杨震到山东赴任,途经昌邑时,曾得到过自己推荐的县令王密深夜怀金相赠,认为“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对于子孙,史载:“(杨震)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杨氏清白家风通过杨震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延及子孙,后代都能够传承“清白吏”的家风。
明朝扶大厦于将倾、“两袖清风”的于谦(1398—1457年)是浙江杭州人。本次展览中有一件晚明朱履楷书《于谦遗事》册。于谦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册中记述了他遇害后,“无长物,惟钦赐盔甲袍带、银二铤而已”,读之令人动容。
托物以言志,修身以养德。梅兰竹菊“四君子”象征坚韧不屈、高洁无邪、清风正直、淡泊名利,为历代文人画家所钟爱。展览中郑燮的兰竹、沈曾植的书法表达出作者崇德尚廉的价值取向,让观众在欣赏传统书画艺术的同时,于润物无声中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
当代书画家们用手中的刀笔追慕古圣先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以格调高雅、别开生面的作品,赋予传统书画篆刻新的时代内涵,推动勤廉文化古今交融、廉洁思想代代传承。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11日 12版)
[ 责编:张悦鑫 ]
【声明】本站官方已审核发布资料均系官方通过公开、合法、收费渠道获得,网友自行发布资料平台只提供审核职责,资料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2411977441@qq.com),如对资料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个人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专题系列
美不胜收
Copyright © 2008-2023
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https://www.cnxiongqi.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风格购买及设计联系:13450110120 15813025137 QQ:21400445 8821775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克米设计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