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国两个最重要智库联手开会,都说了些什么?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24-9-14 13: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于12月1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围绕主线、着力攻坚、稳中求进、进中求好。

瞭望智库特发出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致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主旨演讲,以飨读者。

本文摘编自《新华网》相关报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在2016-2017年中国经济年会上发表致辞。新华网 孙韬 摄

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在2016-2017年中国经济年会上发表致辞,以下为致辞全文。

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致辞

尊敬的培炎理事长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受蔡名照社长委托,我代表蔡名照社长致辞。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闭幕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新华社共同主办“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经济主管部门领导、著名经济学家、行业领袖、经济组织和机构负责人和新闻界济济一堂,就“围绕主线、着力攻坚、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这一主题,共话中国经济新方位,共谋中国经济新图景,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在此,我代表新华社社长蔡名照,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年会的各位朋友表示诚挚欢迎!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引领中国经济拨开迷雾,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向世界传递出坚定的发展信心。

2016年是全球政治动荡多变的一年,是世界经济困难重重的一年,也是“黑天鹅”事件频频出现的一年。中国经济在阵阵寒意中逆势而上,在内外挑战中平稳运行,赢得来之不易的良好开局,呈现出更有质量、更有活力、更加健康的“新气质”。

一方面,“稳”字当先,实现经济增长稳、就业物价稳、收入消费稳、全年走势稳的总体目标,实现缓中趋稳、稳中蓄进、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新”风扑面,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保持10%以上增速,新旧产能转换加快,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新产业新经济破茧而出,新动能新活力加快孕育。

当然,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经济全球化走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困难问题不可低估。

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昨天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对做好明年和“十三五”时期经济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首要的是进一步深化认识、保持定力。面对经济运行中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一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稳促进、以进求稳,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重心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这个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在经历持续6年的增速放缓后,中国经济处在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的时期,只有积极推动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方式转变,才能实现新的跨越。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主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硬仗和大战。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坚定不移、更加精准地推动“三去一降一补”等四方面任务,才能使中国经济“化茧成蝶”,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再上新台阶。

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经济宣传是新华社新闻报道的“重头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华社将更好地发挥“喉舌耳目”和智库作用,大力宣传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广泛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为中国经济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量的舆论支持。

同志们、朋友们!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国家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用几十年走过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许多用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新课题。这不仅对经济学研究提出新挑战,也为创新经济学理论提供新机遇。把脉中国发展,诠释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气派,必将产生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学者、大成果、大智慧。

2017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要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主线,更好地集众志、聚合力。期待我们在接下来一天的讨论中,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充分发挥智库的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作用,为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最后,预祝年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题演讲

12月1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北京举办的“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发表题为“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主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的演讲题目是《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各位老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再次参加中国经济论坛。根据会议安排,让我解读,我觉得解读这个题目太吓人,所以我就学习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谈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主要谈四方面:一是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工作。今年经济形势总的特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八个字来概括: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之所以说是缓中趋稳,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在中高速这个台阶上比去年虽然有小幅放缓,但是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季度之间非常平衡。前三季度,大家已经知道增长了6.7%,预计全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11月份数据已经出来了。这是符合预期的。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潜在增长率下降的背景下,在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当中,复苏仍然乏力这样一个国际环境下,我觉得这样一个速度已经很不错了,同过去两位数相比算是中高速,但是同世界上各大经济体相比已经算是高增速。

之所以说是稳中向好就是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积极变化,经济结构在优化,创新的支撑作用、消费的拉动作用等都在进一步增强,就业岗位持续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基本上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也有所好转,这些方面的积极变化正是党中央所期待的一些变化。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工作作了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四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政策框架,主要是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做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把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开始的时候,大家可能还不太适应,我觉得现在企业、市场、政府越来越习惯于在新常态下发展了。

第二,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形势,要求经济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样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这四年多来,党中央对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创新驱动发展、能源革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第三,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党中央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同时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刚才说的这三个方面或者三件大事,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回答了怎么看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对经济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决策,解决了在新常态下干什么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解决了在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究竟怎么干的问题。四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判断、一系列的决策和思想方法是符合实际的,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中国经济正在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这样一个方向继续发展。

第二,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明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这样一个年度背景下做好经济工作,首要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已经提了很多年,我记得大概有四年,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但是稳不是不作为,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来奋发有为。按照这样一个总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还要把握好这样以下几点:第一,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整个“十三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去年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今年拓展为四个方面:一是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二是推进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二,坚持宏观政策要稳,要适度扩大总需求。这主要是为了稳定大局,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控金融风险、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的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这样一种需要。

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虽然还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明年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三,加强预期引导,稳定大局必须重视引导好预期。要通过两个方面来稳预期:一是通过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来稳定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同时,另一方面要通过在政策上加强与市场的沟通来稳定市场预期。第四,社会政策要托底。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的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

第三方面,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之年,各地区、各部门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努力推进,应该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要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供给侧改革本身就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工作层面出现的问题表明,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肤浅的、片面的认识。

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需要把握好两个逻辑:第一,我国经济运行当中出现的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的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这也是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指出的。第二,这些重大结构性失衡虽然有政策上、工作上的一些因素,但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的障碍,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是政府没有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所以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内涵是三个方面:第一,最终目的是满足需要,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第二,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第三,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一方面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体制机制,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领引导资源配置。

另一方面,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劳动力能力,潜在增长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实践创新,是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以“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作为抓手取得了突破成效,比如PPI由负转正,54个月的连续下降由负转正。企业利润增长在提速,部分行业的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的理念和行为等等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总的要求是总结今年工作,落实已部署的各项任务,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的进展。去产能要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通过处置僵尸企业来达到去产能的目的。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这两方面是去产能当中的突出矛盾。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去产能工作。也就是说去产能不仅仅是钢铁和煤炭,要扩围,但是办法必须是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

去库存要因城因地施策方针,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的问题,做到四个结合,同促进一亿农业人口市民化、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住房租赁市场等更好的结合起来。

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去杠杆和降杠杆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总杠杆率而言,去和降可能有所不同,因为短期之内总杠杆率可能是降不下来的,但是去杠杆更是一种政策的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否则像现在这样一年要付利息就要吃掉当年新增贷款和当年新增社会融资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新增支持GDP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这是终究不可持续的,借新还旧,借新还息,最后资产负债表恶化的循环。所以要控制总杠杆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5 05:02 , Processed in 0.445082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