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 概念股集体大跌,康龙化成大幅下挫近 15%,药石科技跌超 10%,总市值超 2000 亿元的龙头股药明康德跌停,凯莱英同样跌停,博腾股份跌超 9%,泰格医药盘中最高跌超 9%。港股方面,2300 多亿港元市值的药明生物一度跌超 20%。



盘后,就此事外交部发声,经济全球化是客观事实,也是历史潮流,我们希望美方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的原则,不要人为地阻碍全球的科技交流和贸易往来。


另据媒体报道,药明康德人士表示,"公司业务和运营一切正常。"
同时,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从博腾股份证券部获悉:" 目前行政命令还没有更多实施细则,至少短期内没有看到对我们业务有实质性影响,因为医药制造行业不是突然说转就能转,还涉及很多法规。长期来看,公司肯定会有一些应对措施,因为我们本来就做国际化生意,公司在此之前已经在欧洲布局研发生产基地。"

药明康德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净卖出 5.69 亿元,两机构合计买入 2.27 亿元,两机构合计卖出 3.83 亿元。

据了解,CXO,俗称医药外包,主要分为 CRO、CMO/CDMO、CSO 三个环节,分别服务于医药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可简单理解为研发外包、生产外包、销售外包。
从财报可以看出,国内 CRO 公司 2022 年 H1 业绩表现亮眼,但多依赖于境外收入。尤其是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康化龙成等头部企业,境外收入占比超过 50%。

据悉,行业老大药明康德上半年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仅有 31.75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 17.94%,而美国客户收入 119.09 亿元,占比 67.07%。
CXO 行业高景气度仍是行业共识,然而有观点认为CXO 行业高景气似乎有 " 裂缝":当前有关 CXO 行业需求将因医药行业融资遇冷等因素而不振,以及 Biotech 等药企蜂拥进入导致行业内卷、产能将过剩的声音甚嚣尘上。
惠誉评级中国企业研究董事朱彧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部分企业可能会出现转型不成功和产能过剩的情况。创新药企等涉足 CDMO 业务也会带来执行风险,而最大的挑战源自于和同为制药企业的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及 IP 保护问题,这可能导致在和传统 CRO 龙头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造成产能过剩。"